根據衛福部的資訊,這次「部分負擔」也下手調漲,包括藥品、檢查及急診三大項,初估每年約619萬人得多付數十元至數百元費用,過去政府多次呼籲珍惜醫療資源,提醒大家「小病到診所,大病到醫院。」就以目前的調整方案來說,要是輕症患者到醫學中心掛急診,過去部分負擔是550元,調整後可能得要花800元。 (編輯推薦:骨折了,保險有理賠嗎?一表看懂這3種保單,骨折沒住院、沒動手術也有賠)
區域醫院、診所大不同?處方箋、藥品擬分級收費
大家都很關心藥品部分負擔的調整方案,尤其在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部分,會依照領藥(調劑)的次數酌收不同費用。健保署規畫,第一次的慢箋藥品費用,收費比照一般藥品相同,即醫學中心、區域醫院最多收300元,其餘上限200元。基層診所地區醫院。到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領取第二次以後的慢箋藥品,每次基本定額100元,但如果是到其它的地區醫院、基層診所和社區藥局領藥,則通通免收費。

圖片來源/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
根據估算,可能會影響1285萬人,影響的金額達到54.8億元。
但是,這樣依照醫療院所「分級」的收費制度,原本慢性病患每三個月回診,中間拿慢箋領藥2次,都不需要額外付費,調整後到大醫院領慢箋藥需要再付錢,到社區藥局或基層診所免費,造成不少反彈聲浪,昨天(2/28)衛福部長陳時中再召集醫界代表開會、蒐集意見,醫院協會就提出「藥物浪費不分層級」的觀點,認為收費應該「要就各層級都收,否則都不收。」目前仍未最後定案,但預計這幾天將公布決定。
檢驗檢查費也調漲,擬照比率「定額收費」
值得關注的是,這次檢驗檢查的費用也加入改革方案之一,以往在門診做檢驗、檢查時不需要額外付費,但在新制中,診所和地區醫院,只有200元以下檢驗檢查費用才免收部分負擔,201元以上就要以10%計算,定額收費,上限100元。
而區域醫院、醫學中心不論費用多寡,一律都要收取部分負擔,同時以「是否有轉診」來訂定繳納的費用上限。如果有轉診的病患,區域醫院將以10%做計算,收取上限200元的費用,醫學中心則以相同比率收取上限300元;如果沒有經過轉診的病患,區域醫院將酌收費用的20%,上限300元,醫學中心則是相同比率,上限400元。
急診費用依嚴重程度調整定額,輕症最高收800元
本次調整還包含「急診部分負擔」,預計調整檢傷分類的收費標準,以醫學中心急診來說,1、2級的急重症患者,現行部分負擔450元降為300元;第3級維持550元不變;而第4、5級的輕症患者,則由550元改為800元,費用多出250元左右。

圖片來源/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
旅外台人要注意!停付保制度擬取消
除了部分負擔熱議之外,旅外國人的「停付保制度」也引起激烈討論,根據統計,2019年共有將近16萬名的旅外國人辦理停保,其中更有高達9萬人回國後復保,卻只有6萬人就醫,可以得知有三分之一都不是為了就醫回台,而是想省下本該繳納的健保費用,目前健保署除了廢止停付保制度外,也考慮僅限公家機關的駐外人員、遠洋工作者使用,預估每年可以增加約26億元的健保收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