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肉眼就可以看!今年最後一次超級月亮「視直徑多達33.7角分」超吸睛
根據臺北天文館的資料顯示,這次的超級月亮是今年最大的滿月,預計發生在7月14日的凌晨2點38分,並且有著33.7角分大的視直徑,比上個月的超級月亮還要多出0.2角分,要是和1月18日的最小滿月相比,更是足足大了13.5%,類似於1元和5元硬幣的差別,簡單來說,這次的超級月亮可以說是2022年最大、最亮的滿月,非常值得觀賞!

圖片來源/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
錯過就要等明年!2022年台灣超級月亮的最佳觀賞時間快記好
今年一共發生兩次超級月亮,分別為6月14日晚間及7月14日凌晨,而臺北天文館提醒,雖然7月14日會在2點38分來到滿月,但會因為光線反射的關係,僅能看到99.8%的月亮,而100%的月亮通常只有在月球、地球與太陽排成一直線時才會出現,不過此時的月亮也會因為躲在地球的影子裡,而呈現「月食」狀態。 (編輯推薦:股利什麼時候入帳?「這一天」買進才來得及領股利,3步驟查出關鍵日期)
那麼最佳的觀測時間和地點又分別為何呢?臺北天文館表示,月球將在13日(三)的傍晚17點6分通過近地點,此時地月中心距離357,372公里,相當於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刻,等到18點37分升起時,無論你身處何地,只要抬頭用肉眼就可以見證超級月亮,這時候再加上都市燈火的襯托,將比凌晨高懸夜空的滿月還要艷麗,可以說是今年最好看的月亮。
超級月亮到底是什麼?超級月亮形成原理、條件與帶來的影響
「超級月亮」一詞源自於占星學,後來才慢慢被業界證實為天文現象,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對超級月亮抱有疑慮,認為其可能會帶來災難、影響身體健康等,但事實上只是因為月球在繞著地球公轉時,由於軌道是橢圓形的,導致「近地點」及「遠地點」的產生,而超級月亮就是因為月球位於近地點,所產生的一個現象而已。

圖片來源/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
根據統計,超級月亮大約在每14次滿月就會發生一次,但因為沒有明確的標準,所以如果前後兩個月的滿月都位於近日點,也可能都被稱為超級月亮,就像是今年6月和7月的兩次超級月亮,每年約會發生二至四次。
此外,由於月相變化和潮汐的關係密不可分,氣象局也提醒民眾「年度天文大潮」要來了!7月14日至15日西南部沿海低窪區域地區,以及7月13日至15日是台南、高雄、屏東、台東及基隆北海岸的沿海地區,在漲潮期間需要注意海水倒灌、局部淹水等現象,海邊活動也要多加留意。
如何拍超級月亮?超級月亮的拍攝小技巧總整理
想用手機或相機記錄下超級月亮的皎潔,卻愁怎麼拍都像一顆燈泡嗎?國家地理雜誌曾分享過專家的「攝月技巧」,如果是用相機拍攝的朋友,國家地理攝影師帝森(Mark Thiessen)建議準備手邊最大的鏡頭和增距鏡,還要避免用夜間拍攝的長曝光模式,否則容易讓月亮過曝、表面的細節全都消失不見。
另一位攝影師布朗(Michael Christopher Brown)則提醒手機族的朋友們,使用三腳架來穩定是拍好月亮的關鍵,當我們在拍攝距離遙遠的物體時,任何微小的震動都可能會降低影像品質,如果家中沒有腳架可以輔助的話,也可以把手機放在窗邊固定好位子,並且使用手動對焦鎖定在月亮上,這時候去調整曝光亮暗值,就能讓月亮表面的細節更為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