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星雨是怎麼形成的?2023雙子座流星雨哪裡特別?1分鐘一起當個天文迷!
想像流星雨發生時的畫面,一顆顆的流星劃破夜空,最後像是消失在地平線,珍貴的場景更顯得浪漫。究竟為什麼會出現流星雨呢?根據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的介紹,彗星在接近太陽時會受到太陽輻射的影響,讓部分氣體與物質出現氣化、昇華的現象,進而產生出許多灰塵顆粒,這時候只要地球經過彗星軌道附近,這些顆粒便會因為重力而墜入大氣層,就成為我們肉眼可見的「流星」啦。
離目前最近的就是大名鼎鼎的「雙子座流星雨」,通常發生在每年的12月13日、14日,因可見流星數量極多、流星劃過天際的速度偏慢,流星的亮度更是中等偏亮,若達成優良的觀賞條件,就有機會見到每小時120~160顆不等的流星,成為每年天文迷、流星愛好者必追的天文盛典。天文館表示,雙子座流星雨的流星體源頭來自一顆近地小行星(3200)Phaethon(法厄同),本質為岩石類小行星,接近太陽時會如彗星般出現彗尾,散逸出大量塵埃,為雙子座流星雨提供了大量而穩定的流星體。 (編輯推薦:想靠0050或高息型ETF存出千萬退休金?達人試算看懂每月存多少、存幾年)
「雙子座流星雨」12月14日線上追星、觀測地點選對了抬頭就能看
臺北市立天文館先前在官網釋出12月星象的消息,其中就有提到今年度(12月14日)的雙子座流星雨極大,預估每小時約有150顆流星,也是2022年已經發生的流星雨裡數量最多的一次,雖然有月光影響,讓部分較暗的流星黯然失色,但令人驚喜的是,明亮流星的數量仍然不少,預計前半夜不會受月光干擾,可以清晰觀察到流星雨爆發。天文館解釋,雙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在晚上7點即從東方升起,午夜2點左右升至最高,此時流星數量最多,但因月亮在晚上11點左右升起,月光會掩沒較暗的流星,建議晚上7點到11點這段時間觀賞條件最佳。
而臺南市南瀛天文館也表示,大約在14日晚上7點左右,輻射點(肉眼所見流星發射的地方)便會從地平線的東北方升起,不需要準備特殊器材,只要挑準光害少、視野開闊的地方,望向天空就能觀賞壯觀的流星雨。若是沒有機會到戶外欣賞雙子座流星雨之美,也可以到南瀛天文館的Youtube頻道觀看網路直播等,見證一年一度的星象美景!
流星雨怎麼拍?3招攝影技巧穩穩捕捉流星!
既然有機會親眼看看流星雨,理所當然會想拍幾張照片做紀念,但是每次流星出現都是一閃而過,我們也無法事先得知流星會從天空的哪個地方落下,如果手邊只有手機能拍的話,或許就得對著星空連續拍攝、碰碰運氣,要是有相機的話,則可以透過調整光圈、曝光值等基礎設定來提高拍成功的機率,再搭配合適的鏡頭,有機會拍下一顆顆流星當珍藏!
1.設定大光圈、高ISO
由於大多數的流星都不是特別明亮,出現的時間又短,如果能夠把光圈數字調得比較小,也就是使用大光圈,並且把ISO感光度設定得稍微高一點,就有機會提高照片中流星的清晰度。
2.曝光值避免太長
在無光害的追星環境下,建議把曝光值設定在20至30秒左右即可,一旦曝光的時間太長,便會導致整個影像變得太亮,還可能讓一些本來就比較暗的流星變得不明顯,甚至是直接消失在鏡頭中,拍不出理想中的流星雨。
3.活用廣角鏡頭
在拍攝流星雨時,最適合的鏡頭就是「廣角」,由於廣角鏡頭可以拍攝的範圍較廣,和其他鏡頭相比,自然更有機會記錄到天空各處的流星,不過也因為取景範圍廣大的關係,想要只拍某一顆流星的話,就要在焦段上有所取捨才行。